返回首页

教师减负、欠发达县帮扶……各民主党派四川省委、省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多

时间:2024-01-24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1月23日晚,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组织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活动。

  1月23日晚,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组织各民主党派省委会、省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新闻媒体联合采访活动。与会嘉宾就县域经济发展、激发消费活力、绿色金融工作创新等话题,进行了分享。

  近年来,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了高度重视,而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却还不够。压力大、干扰多和亚健康状态,让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育人焦虑”“教书压力”怎么破?省政协委员、民进德阳市委会主委、德阳市政协副主席张清良认为“归位”是关键。

  “让教育、学校、教师回归本位;让学校、家庭、社会各尽其责;从根本上为教师松绑减压。” 张清良表示,一方面是教育部门自身要采取有力举措,取消各种非必要的创建、培训、比赛、考评,删繁就简,心无旁骛,让学校专注办学治校,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另一方面,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严重内卷,以提质促减负,通过改革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把教师从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

  在四川,仍有一些欠发达县域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胡景寿介绍,省工商联建立了民营企业、商(协)会“2+2”结对帮扶机制,在省工商联企业家执常委中组织了160家帮扶意愿强、企业实力强、产业契合度高的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分组结对39个县。以“知名川商市州行”等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1000余人次民营企业家、商(协)会负责人开展“民营企业乡村行”“产业推介会”等帮扶活动10场次,对39个欠发达县域所在8个市州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帮扶企业、商(协)会赴结对县开展考察调研活动46场次,已达成产业帮扶项目意向34个、公益帮扶项目意向27个。

  接下来,将对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易返贫人群,瞄准返贫风险点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同时,针对个别地区看病难、就业难、上学难情况,统筹资源开展送医送药、定向招聘、慈善助学活动。

  在成都,喜欢“泡”图书馆的市民越来越多,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文化空间,直接关联着市民幸福感。当前,四川省公共文化空间活力,还没有完全激发。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省委会副主委、文旅厅副厅长宋秋介绍,以图书馆为例,现行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缺少对服务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的相应规定,我省在处理此类项目立项审批时,只能参照服务人口在400—1000万的标准,将建筑面积上限设定为60000平方米,这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对此建议,应向上争取增加服务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型公共图书馆相关规定,科学设定其建筑面积指标。同时,加强对场馆使用效能考核,避免资产闲置。同时,明确将创新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纳入支持范围,并纳入重点支持项目,推动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提档升级。

  随着居民消费信心增强,四川消费总量稳步提升。但是,居民消费的恢复和扩张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消费潜力还未完全释放,医疗健康、托幼养老等优质供给仍然存在缺口;农村消费市场发展仍然滞后,四川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2%,但农村社消零仅占总额的16%。省政协委员、农工党省委会副主委、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认为,这些不足或短板,说明促进消费到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

  毛中根建议,提高就业增收能力,打通就业堵点,支持灵活就业、自主就业、合作就业以及专兼结合等多种就业方式,拓宽居民收入来源。同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消费领域改造升级和创新型消费模式。抢抓春节消费旺季,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下沉。利用首店、新品首发的流量效应吸引消费者种草、打卡,引领消费新风尚。

【责任编辑:管理员】
随机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