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1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三个年”活动要求,临潼区以建设一流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在服务理念、方法、机制、作风等方面系统重塑、不断升级,运用各种方式、路径、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能,构建数字化、标准化、全域化、便利化服务新格局,推动政务环境实现新突破。
政务服务数字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数据和技术赋能,大力推行“一网办、一表办、随时办”。持续提升企业开办质效,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3小时”办结。不断拓展网上办事的深度和广度,政务大厅全部进驻事项可通过陕西政务服务网(临潼板块)在线预约,全区政务服务事项96%以上网上可办,85%以上可全程网办,加速从“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提升服务企业“智能化”水平,154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线“秦务员”APP,用气、用水等更多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民服务应用接入秦务员移动端,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可办”。依托一体化平台加强“四电”应用,营业执照、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代理记账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取水许可证等社会事务类证照实现电子证照全量发放、同步电子存档、平台共享复用,实现“减证便民”向“免证惠民”转变。创新打造“临踏勘”服务品牌,推出“远程踏勘”“全景展示”等服务,同步上线D图示观看端口,在线件,视频踏勘占比总踏勘量达到82.0%。
政务服务标准化。推动从“事项服务”向“场景服务”转变,将多个相互关联的“单项事”整合为企业和群众视角的“一件事”,推出“新生儿出生”“企业开办”“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等15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大幅降低,2023年累计办理各类“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4859件。以“易懂、易用、精准”为标准,优化完善15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确保要素精准,流程规范,企业群众“一看就懂”“一目了然”。制作“操作视频”“流程指引”“VR+实体模型”进行可视化解读,以“沉浸式”体验代替刻板说教,让办事指南中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更为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让企业群众“一填就对”“一审就过”。强化大厅标准化建设,“线上远程咨询+线下引导服务”畅通咨询渠道,“设备扩容+带宽升级”提升办事体验,“证照联办+一窗通办”提高服务效能,“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规范服务行为,实现更多事项“不跑即办”“一次办好”。
政务服务全域化。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规范便民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机制,打造“标准统一、就近交件、协同办理、一次办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就近办”服务点,与10个银行网点合作布局“企业开办”代办点,开通“移动服务站点”将服务深度延伸至产业园区、商业街区、街道社区,“三点成面”织密政务服务网络,巩固提升“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设成果。设置“跨区域通办”窗口,通过“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邮寄送达”的“跨域通办”服务模式,2023年累计办理业务574件,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
政务服务便利化。制定“容缺受理”清单,对173项政务服务事项的非关键性材料实行“容缺受理”,企业只需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补齐,可先行办理,缩短企业等待时间。对“中介机构从事代理记账业务审批”等15项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承诺符合经营条件后即可发证。简化审批流程,对食品及小作坊经营许可,延续环节承诺经营条件不变可免于现场核查、对企业注销登记承诺符合条件可实行简易注销等。2023年已通过“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模式为3200余人次提供服务。为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在村(社区)设立帮办代办服务点,建立起308人的帮办代办队伍,帮办代办员采取“上门服务”“定制服务”“一站式服务”等举措,实现特殊群体政务事项“省心办”,切实增强其获得感、幸福感。建立“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对各级重点项目提供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证核发,再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线上+线下”帮办代办服务,形成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部门联动、资源整合的“管家式”服务模式。截至目前,“项目管家”已累计为76个市区重点项目提供帮代办服务,促进重点项目早落地、快达效。
政务关于民情,服务“优”无止境。2024年,临潼区将坚持以深化改革蓄动能、以数字赋能强支撑、以过硬作风优服务、以集成服务提质效、以特色创新亮品牌,全力打造政务服务的“临潼名片”,持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曹延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