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8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作者:管理员点击:
本报北京6月7日电(记者郑海鸥)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
今年是我国批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各地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为主题,举办1.2万余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的特色活动。重点活动包括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非遗购物节等。活动集中宣传展示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非遗保护传承有力有序,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方案”的成果。
殷墟博物馆新馆开放,大量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传统戏曲走红网络,越剧演员成为“新晋顶流”,展示中华文明的创新活力;新疆题材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以多民族人民和谐生活的故事,彰显中华文明长期大一统的传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出系列成果,展示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远在法国的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在中法建交60年之际举办一系列活动,深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特别邀请5位文化工作者,分别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讲述他们在新的起点上如何赓续传统,开拓创新,共同谱写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华章。…
“端午假期准备一家人一起去看龙舟,带孩子了解端午背后的民俗故事。”上海的吴女士已经做好了端午假期出行安排。…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